價格是基礎商品產業鏈里最大的變量,產業鏈里的每一個環節都想極力回避價格波動產生的風險,但價格的波動是客觀的也是必然的,總要有人承擔,于是就產生了利用期貨市場進行避險的需求。
傳統的套期保值理論認為,套期保值就是買入(賣出)與現貨市場數量相當但交易方向相反的期貨合約,以期在未來某一時間通過賣出(買入)期貨合約補償現貨市場價格變動帶來的實際價格風險。同時,套期保值的成效主要體現在基差的變化上。
如果產業客戶簡單地接受這種套保的理論,并作為指導思想入市避險,在實際運作中可能會遇到很大的挑戰。極端情況下,甚至會給企業帶來重大風險。同時,作為在產業鏈里處于不同地位的企業,如果機械地按同樣的傳統套保原理去進行保值,也是非常盲目的一種做法,甚至是化主動為被動,有時避掉的不是風險而是利潤。
比如,金屬的一些貿易企業,經常從上游廠家拿貨是沒有價格的,往往約定一個點價期(點價權多在上游手里)或按月均價結算,那么,這些貿易企業對一些沒有定價的商品該如何保值呢?再比如,近幾年農產品、金屬、貴金屬價格輪番上漲,不斷創出歷史新高,如果企業簡單地從自己的成本出發去在期市鎖定利潤,那么他們就可能面臨暴倉的風險,一是期貨升水可能異常高企,二是保證金壓力會讓企業難以承受。本來行業景氣周期到來是企業擴大利潤的好時機,卻因為不恰當的套保行為而面臨巨大風險,這種真實案例并不少見。
因此,青島期貨公司筆者認為,簡單地持傳統套保理論入市保值是一種被動避險,在實踐中有不少缺陷。與其被動避險,不如轉變觀念,從期貨市場的本質出發,真正利用好期貨這種工具,去主動管理自己的價格和風險。
青島期貨公司筆者在此提出對幾個傳統概念的再認識,這是建立主動管理價格和風險體系的基礎。
期貨市場的核心功能是定價,不是發現價格,也不是套期保值。
發現價格和定價,表面上看差別不大,但在實際對市場的理解中,卻差異巨大。期貨市場具有發現價格的功能嗎?這是一個經不起推敲的判斷。舉一個例子,2008年,滬銅從最高6萬多的價格跌到2.2萬左右,這么大的價格變化,哪一個價格可以認為是期貨市場發現的價格,哪一個價格是可以成為銅現貨產業鏈眾多企業放心安排生產加工貿易的價格。沒有,我們希望有,但實際上期貨市場沒有這個能力。不只是銅,包括其他大宗商品的期貨市場,不只是現在,包括期貨市場運行上百年的歷史,都無法有效證明其可以發現價格。
實際上,期貨價格的波動,更多的是受當下因素的影響,而不是未來變化的預期。參與期貨交易的各種角色和力量,基于各自不同的價格判斷和不同的需求入市交易,最終的結果是大家集體在論證價格,也就是定價。期貨市場的制度安排和監管越來越合理,因此,期貨市場論證的價格更多地被現貨企業接受,并作為定價的主要依據,不管是現貨還是遠期貿易。以期貨價格作為現貨貿易定價的主要依據,不是因為期貨市場的價格是正確的,而是因為這個價格形成的過程相對合理。
如果認為期貨市場可以發現價格,產業客戶會在入市以后無所適從,因為每一個價格都是正確的,那就只能隨波逐流,對其中的機會和陷阱更是無從判斷。相反,如果認為期貨只是一個定價的市場,期貨市場形成的價格經常是錯誤的,那么,市場的錯誤,就是企業的機會。一個被動,一個主動,最終的結果會完全不同。
期貨市場具有套期保值的功能也只是一種理論上的設想。期貨市場產生的基礎是現貨企業避險的需求,但決不意味著期貨市場就是單純地來為現貨企業服務的,現貨企業隨便入市就可立于不敗之地。實際上,期貨市場一旦建立起來,游戲規則完善后,參與期貨交易的各種力量就開始了集體博弈,最終產生的是一個定價的結果。在這種相對公平公正的游戲規則下,誰都有可能有機會勝出。
如果一定要說期貨市場具有套期保值的功能,那么我們也可以說期貨市場具有投資的功能,具有投機的功能,具有套利的功能。在同一個游戲規則下,大家的機會是相對公平的。
因此,現貨企業要想利用好期貨這個工具,完成套期保值的操作,需要更深入地理解期貨市場的規則,需要更深入地理解期貨市場的運行特點,找到可以為我所用的東西,而不是停留在期貨市場具有套期保值功能這種相對表面的理解上。
比如,期貨市場有兩個特點是現貨市場不具備的:一是流動性好,在商品價格劇烈波動尤其是出現極端行情的時候,現貨市場可能已無法成交,這時候就可以充分利用期貨市場流動性好的特點入市避險;二是遠期升貼水變化。在2005年銅牛市中期,因為市場極度看空,造成銅遠期貼水經常達到2000元的水平,這種貼水水平是現貨企業可以很好利用的機會,風險相當小。
期貨市場對現貨企業而言可以起到雙面的作用,如果真正建立了對期貨市場的理解,那么期貨市場就是一種很有效的工具,可以起到套期保值的作用;如果僅停留在表面,那么入市的結果可能不是避險,而是增加了新的風險。
商品價格的波動有沒有規律?套保操作需要判斷價格嗎?
商品價格的波動有沒有規律,不同的入市角度會有不同的理解。套利者看價差,短線者看日內波動,做趨勢的則看一個可持續的方向。
不判斷價格或看不到價格波動背后的規律,不代表商品價格的波動是沒有規律的。實際上,每一個基礎商品背后都有一個巨大的產業鏈,如果商品價格的波動長期是沒有規律的,那么其產業鏈就會無所適從,甚至無法存在。正是抓住了商品價格波動的規律,并充分利用期貨這個工具,一些準備充足的產業客戶才能在商品價格每一次大的波動中增強自己的實力,提高行業的集中度。也就是說,每一次商品價格的劇烈變化,正是行業洗牌的時機,洗牌就意味著有些人要出局,留下的則將進一步做大做強。
2004年,大豆創出歷史新高,大連大豆主力合約突破了4000元關口。國內多數油脂企業沉浸在高利潤的欣喜中,沒有意識到巨大的風險正在來臨。隨后大豆市場出現了一輪慘烈的下跌,據統計,國內有近6成的油脂企業破產或被迫轉讓,一船船大豆還在海上漂著,企業卻已破產。筆者對一件事情記憶深刻,2004年上半年,筆者曾問某國外糧商的代表,你們這么看好中國的油脂產業,為什么不自己投資設廠?這位代表意味深長地說,不用,我們準備下半年去收購那些破產的油廠。結果是他說中了。
傳統的套保過于強調成本和鎖定利潤的觀念,而對價格或者趨勢判斷不夠重視,這種觀念對企業的穩健經營會起到一定作用,但其實際效果卻是一種相對被動的保值,在遇到大級別行情時,因為企業的資金和心理承受能力是有限度的,這時候可能就要面臨大的風險。因此,如果是基于對價格的專業判斷制定的套保方案,就可以使企業在穩健經營的同時,能夠主動抓住價格變化帶來的重大機遇,從而提高企業在行業中的地位和競爭力。
但是,價格判斷是一項很專業的行為,產業客戶雖然對供求關系的變化比較直接和敏感,但在當前宏觀因素對商品影響越來越大的背景下,產業客戶對影響價格的因素的把握面臨考驗,而過往的經驗和記憶有可能成為一種制約。比如,現在掌握原油定價權的是金融資本而不是歐佩克,投資資本掌握了黃金的定價權,而不是生產和消費企業。
因此,青島期貨公司筆者認為,只有對期貨市場的本質有了清楚的認識,并掌握了商品價格波動的規律,產業客戶才可以結合自己在產業鏈中的定位,設計出一套適合自己的保值策略,并使之成為其商業模式的重要內容,才能真正做到有效利用期貨工具,主動管理自己的價格和風險。要達到這樣的效果,單純依靠產業客戶自己的力量可能是不夠的,這給期貨公司提出了新的課題和挑戰,同時也是巨大的機遇。青島期貨公司筆者認為,為產業客戶提供專業的價格管理和套保方案,將成為期貨公司一項大有可為的新的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