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開幕,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對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總體需求和政策方向作出部署,我們選取對債市影響較大的幾個要點進行了梳理。
第一,經濟增速和通脹目標不變。2018年全年GDP目標增速定為6.5%,并且在報告中去掉“在實際工作中爭取更好結果”的說法,說明政府對經濟增速放緩的容忍度提升,宏觀基本面上利好期債。2018年全年CPI目標增速與去年相同,均定為3%的物價控制,但2017年CPI增速僅1.6%。從目前低基數和輸入型通脹來看,今年通脹中樞將有所抬升,但實現3%通脹目標難度依然很大,對期債市場影響中性略偏空。
第二,積極的財政政策取向不變,但力度上有所降低。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今年赤字率擬按2.6%安排,比去年預算低0.4個百分點。在財政增收有基礎的情況下,雖下調了赤字率,但赤字規模與去年相當,定為2.38萬億元,表明政府控制債務增長的決心較大,財政政策從前幾年的擴張態度逐步向中性回歸,利好期債市場。今年地方政府一般債券的發行計劃與去年相當,而地方專項債規模比去年增加5500億元,超出市場預期?紤]了置換債后,2018年整體新增地方債規模大幅低于2017年水平,且今年新增國債規模與去年相當,即供給層面對期債有一定支撐。
第三,貨幣政策“松緊適度”,淡化M2和社融增速目標。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將M2增速定為12%,今年并沒有提出明確目標,指出管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保持廣義貨幣M2、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維護流動性合理穩定。貨幣供給總閘門從“管住”轉向“管好”,貨幣政策強調穩健中性。一方面,要求數量型貨幣政策保持穩健中性投放,維持銀行體系流動性穩定;另一方面,維持利率平穩運行,在去杠桿和防風險之間取得平衡,避免利率過快上漲對資產價格的沖擊,對期債影響中性略偏多。
第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17年重心集中在“三去一降一補”中的去杠桿、去庫存,目前取得明顯成效。2018年或將深入推進去產能、降成本和補短板,再壓減鋼鐵產能3000萬噸左右,退出煤炭產能1.5億噸左右,淘汰關停不達標的30萬千瓦以下煤電機組?偭恐笜酥械哪芎哪繕擞3.4%下調到3%,表明政府對過去一年環保限產工作的肯定。長期來看,國家將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環保限產將成為新常態。
第五,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報告指出,強化金融監管統籌協調,健全對影子銀行、互聯網金融、金融控股公司等監管。預計全國兩會后將迎來機構改革和資管新規的正式落地。短期來看,3月對期債走勢的證偽是個關鍵時點,春節過后真實需求如何、流動性寬松能否持續、資管新規落地對資本市場影響的預期差、美聯儲加息對美債和全球金融環境緊縮的影響,短期來看將是主要矛盾。當這些風險事件逐步落地,市場預期充分消化后,真正的右側機會才值得期待。
綜合來看,政府工作報告透露出的信息,對2018年期債利好因素較多。但短期來看,3月風險事件較多,需耐心等待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