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爐氣作為我國甲醇生產的三大原料之一,雖然占比不高,國內總體產能在1200萬噸左右,但是焦化廠作為環保限產的主要對象,理論分析起來對甲醇的影響也應是比較明顯,至少在焦化企業相對集中的區域內對供給端存在明顯壓力。
在環保主題愈發明顯的背景下,各項環保政策對煤焦化企業的限產導致的影響力度有多大?是否和理論預期一致?這成為了本次調研的主題之一。
通過對河北部分煤制甲醇和焦爐氣制甲醇的走訪,我們了解到焦化限產,是針對焦化裝置進行限制。在一般情況下,焦化企業產生的焦爐氣主要有三種去向:甲醇、合成氨或者發電,而實際情況則要按照利潤情況靈活調節,要確保規模化效益。
一般焦化產能都大于甲醇產能(100萬噸焦化產生的焦爐氣可以生產10萬噸甲醇),據企業相關負責人介紹,正常情況下,焦化限產可能并不會對甲醇產量影響如市場上分析的那般大,例如本次調研的一家企業有500萬噸的焦化產能,20萬噸的甲醇產能,如果因環保限產,企業也會首先選擇保甲醇供應,因為生產甲醇的利潤情況要好于發電,以及用于其他用途,再加上焦爐氣制甲醇的尾氣中有75%的氫氣(可以用作粗苯加氫的原料),以上等原因造成在限產情況下企業會首先選擇保甲醇生產,故而焦爐氣制甲醇的產能受到環保限產的影響力度較小。
但每個企業所面對的具體情況也不盡相同,如果是在甲醇利潤不好時,企業也會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以確保自身規模效益最大化;如果是因為企業自身受制于企業規模較小、環保設施未能達標或者力度不夠,也會受到一定程度影響。
此外,影響因素還有地理區位,環境容量限制等,例如調研的河北中部企業,其地理位置處于平原地區,受季風影響,污染物可被吹散和稀釋到大氣中,環境承載力和自我凈化能力較強,污染較小;但是調研的另一家企業地處河北偏南區域,緊挨太行山脈,季風被山體截斷,污染物得不到擴散,污染物累積情況下,政府開始出臺力度更大的限產政策,據相關人員了解目前開始規劃3年搬遷計劃,實際情況還有待確認。 |